024-31533836
024-31533835

景瑞知识产权播报 专利流氓会武术 小米还能不能拦得住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9日 |发表:admin |标签:0

在美被诉专利侵权 小米要爆发还是会爆炸?

  “爆发,还是爆炸?”,这可能会是2016年摆在小米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日前,小米被一家名为BlueSpike的NPE诉至美国东德州联邦地区法院马歇尔分院,指责小米通过Tomtop销售的智能通信设备涉嫌侵犯其在美国拥有的专利权。

  BlueSpike在起诉书表示,小米的手机产品Mi4以及红米系列产品涉嫌侵犯了其持有的“数据保护方法与装置”(dataprotecetion method and device,专利公告号:8930719)。

  如今,小米手机还没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却已陷入专利侵权纠纷,这无异于给一直寻求国际化或进军海外市场的小米一记“当头棒喝”。那么,尚未踏足美国市场的小米手机,为何在美被诉专利侵权?此番被诉是否就意味着小米必须“打道回府”?抑或小米可藉此光明正大的打入美国市场呢? 

起因:小米缘何在美被诉专利侵权?

  众所周知,包括专利在内的各类知识产权保护具有较强的地域或国别属性。简单说,只有产品进入一国市场,才可能发生侵犯该国特定权利人知识产权的可能。

  截至目前,小米手机并非正式进入美国市场,那么,为什么小米手机却被美国企业起诉专利侵权了呢?

  首先,小米自身应该在加紧筹备进入美国市场。据媒体报道,10月27日,红米2 Pro通过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认证(FCC认证),11月21日,小米4也取得了FCC认证。

  所谓FCC认证,其实就是“电信设备进网许可”。在国内,只有取得“电信设备进网许可”后,才能上市销售。而智能手机要想进入美国市场销售,则需要取得FCC认证。

  显然,小米旗下红米2、小米4等智能手机产品先后申请并取得FCC认证,表明小米手机正在为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做“热身”。

  其次,小米在Tomtop平台加速诉讼危机临近。由深圳通拓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Tomtop.com,是一家跨境电商平台。

  截止目前,包括红米2、小米4、小米平板等小米旗下多款产品在Tomtop都有在售。值得一提的是,Tomtop的在线销售渠道或平台,除去自身网站外,更重要的还是靠eBay。

  简单说,由于Tomtop在eBay开店销售各类产品,使得小米手机多款产品从非官方的渠道进入了美国市场。

  按照美国专利法规定,在专利有效期间内,任何人未经授权在美国境内制造、使用、提供销售、销售任何受专利保护的发明,或进口受专利保护的发明进入美国,都涉嫌专利侵权。

  而这应该也是BlueSpike发现小米旗下多款产品涉嫌侵权的关键所在,同时,这也是Tomtop经营者深圳通拓科技有限公司与小米作为共同被告在美被诉的原因所在。
  
揭秘:BlueSpike是专利诉讼“老手”
  所谓NPE,是Non-Practicing Entity的缩写,中文名称为“非专利实施实体”或“非生产专利实体”。简单说,NPE是指代那些拥有专利但不从事专利产品生产的机构。

  最常见的NPE应该算是科研机构,当然,还有一些NPE则以专利授权许可为其主要盈利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说,高通也算一种NPE类型,高通虽然生产芯片,但是,它还持有大量与芯片无关的通信专利,而高通的商业模式或收入来源,除去芯片销售外,还有60%的收入来自专利许可。

  而作为一家NPE,BlueSpike拥有98项专利,涉及“数据安全、深度检测、软件签名”等诸多领域。

  仅从专利持有数量来看,BlueSpike并不算一家大型的NPE机构。但是,从发起的专利诉讼来看,BlueSpike确实一家久经沙场的老手。

  此番BlueSpike诉小米手机侵权的是一项关于数据保护方面的专利。事实上,这已经不是BlueSpike第一次与国产手机厂商交手了。

  早在2013年9月13日,BlueSpike就曾在美国东德州地方法院泰勒分院起诉华为专利侵权。

  BlueSpike当时在起诉书中表示,华为生产、销售的多款智能手机、软件及平板电脑涉嫌侵犯其持有的“电脑程式隐匿密码保护方法”(Method for stega-cipher protection of computer code,专利公告号:5745569),该专利技术用以保护电脑程序避免被非授权使用者进行盗拷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至2013年间,不到两年时间,BlueSpike曾以其持有的四项与信号提取(signal abstracting)相关的专利,前后德州联邦地院提起超过70起的专利侵权诉讼,被告中不乏大众所熟知的Google、Yahoo、Adobe等公司。

影响:小米赴美会否就此打道回府?
  诚如前述,小米旗下红米2、小米4等产品已经拿到FCC认证,随时准备抢滩美国市场。与此同时,为了防范可能专利纠纷,小米也算是做足了功课。

  12月3日,高通和小米联合宣布,双方已经签署了专利授权协议。高通授予小米开发、制造和销售3G(WCDMA及CDMA2000)和4G(包括3模LTE-TDD、TD-SCDMA和GSM)完整设备的付费专利许可,小米公司继续向高通支付专利费用。

  事实上,高通一直算是小米在专利短板上的“保护伞”。此前,小米在印度被爱立信起诉专利侵权并申请临时销售禁令,一度使得小米手机的印度之行陷入困境。

  幸亏当时,小米旗下红米部分型号使用的是高通芯片,基于其与高通之间的专利许可合作,以及高通自身的专利许可模式,使得使用高通芯片的红米手机得以继续在印度销售。

  11月19日,小米在美因涉嫌专利侵权而BlueSpike起诉,20多天后,小米与高通高调宣布达成专利许可授权协议,这足以说明鉴于在美专利诉讼风险,小米不得不重新“投靠”高通,希望高通成为其应对各类专利诉讼的“挡箭牌”。

  只不过,高通能保护小米在手机市场中少受或免受来自类似苹果、三星等厂商的专利“侵扰”,但是,对于通信领域之外的专利侵权风险,高通未必能保护到小米。

  对于类似BlueSpike这样的NPE专利侵权风险,还需要小米拿出更周全的应对之策,否则,如果自己手中没有足够的谈判筹码,再被越来越多的NPE接连起诉或申请销售禁令,那么,小米手机的“美梦”(进军美国市场)难免会破碎。

  有人说,2015年未能兑现手机出货量8000万的小米,因为有小米5、小米自主处理器、小米笔记本等众多重磅新品,会在2016年实现大爆发,但是,面对潜在的专利侵权诉讼,小米到底是会爆发,还是会爆炸还未可知。

  要知道,当年一度如日中天的HTC,恰是在陷入专利混战后,迎来发展拐点,随后开始走下坡路,如今,已可谓一蹶不振。而这也是小米必须警惕或警醒的。(网易科技 李俊慧)
小米深陷美国专利泥潭:被“专利流氓”紧盯

  眼下,距离小米专利短板的曝光已时满一年。但最近,小米又在美国惹上新的官司。

  2015年11月19日,美国知名Patent Troll(专利流氓)Blue Spike向马歇尔分院起诉小米大量产品侵犯其专利8,930,719,这是Blue Spike在2015年初最新得到授权的专利。一同被起诉的,还有在美国市场销售小米产品的海淘平台——TOMTOP(深圳通拓科技)。

  11月20日,法院已经向小米、通拓发出传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截稿时,法院尚未得到二者回复。小米对记者的采访要求表示“不予公开回应”,而深圳通拓科技告诉记者“已经收到法院传票,将对该事件作出回应”。

  早在2014年12月,爱立信在印度起诉小米专利侵权,这是小米首个被公开的专利案。但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小米首个专利案的时间点还要再向前推一年以上,地点并非印度,而是美国。

  2013年10月14日, Blue Spike就已经起诉小米,称小米的米1、米2、米3等产品侵犯了该公司美国专利,专利号5,745,569。其后,小米收到来自德州东部联邦地区法院马歇尔分院的传票并应诉,该案件持续至今尚未有结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该案件中,小米聘请了美国大牌律所Fenwick(泛伟律师事务所),Fenwick在美国科技界颇具盛名,一路辅佐Fcebook、Apple、Uber等公司从创业到壮大。当然,Fenwick也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贵”:律师每小时收费数百美元,一次诉讼案最少百万美元。
  
疯狂的“专利流氓”
  2014年底的印度专利案中,小米最初因侵犯爱立信专利被法院禁售,但小米凭借高通的专利授权以“每台手机向法院预缴100印度卢比”的条件获得了部分产品的临时解禁。专利诉讼并未扼杀小米的印度市场。

  不过,美国的专利市场远比印度成熟,大量类似Blue Spike的专利公司期待小米的莅临。

  国内知名专利咨询机构七星天咨询总裁龙翔向记者介绍,Blue Spike是一家专利授权公司,主要发展电子商务、在线利用程序、音乐、数据库等约100项美国专利的授权。龙翔持美国律师执照,主要负责专利诉讼最尖端领域的337调查。

  龙翔介绍,Blue Spike在美国近几年的专利诉讼中十分活跃,先后起诉过华为、Google、Yahoo等数十家公司,并曾创下过两周内接连提起45个专利诉讼案的夸张纪录。

  持续的、疯狂的专利诉讼证明了一件事,Blue Spike通过专利诉讼获得大量回报。根据之前报道,美国专利诉讼60%由专利流氓发起,而70%的专利赔偿也落入其口袋之中。事实上,本次起诉小米之前,Blue Spike在11月18日以同一个专利在同一个法院控告了华为侵权。

  小米尚未在美国开展业务,目前在美国起诉小米的公司也只有Blue Spike。但龙翔告诉记者,一旦小米开始进入美国市场,大量的专利流氓将蜂拥而至。

  华为、中兴、联想都遭遇过这一局面。进入美国市场以来,三家公司在美国被起诉均超过100次以上,而最早进入美国的联想,被告次数接近300次。

  2015年10月,小米总裁林斌参加了华尔街日报DLive大会,并在与会期间透露“小米考虑在美国销售小米Note和小米Note Pro手机”,此前,小米副总裁雨果·巴拉也曾表示,小米会把越来越多的产品拿到美国市场卖。

  记者查阅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认证发现,2013年以来,小米共有小米盒子、红米2、小米4等4款产品通过美国FCC认证,其中,红米2、小米4的认证日期分别为2015年10月26日、11月20日。小米并未因为专利困境放弃美国市场,相反小米还在加快进入美国市场的节奏。但小米是否有能力应对即将到来的专利风暴,尤未可知。

  从小米目前的专利储备而言,它还远远未做到能够进入美国市场所需的程度。根据七星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数据,截止到12月2日,小米在美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仅为150件,获得授权的为6件,而且这些专利还并不单纯是智能移动产品的相关专利。这些专利即不能阻挡大量的专利流氓,更不足以支撑小米形成与Apple、三星、LG等竞争对手对等的话语权。
  
凶险马歇尔
  比专利流氓更凶险的是——马歇尔法院上的专利流氓。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员、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博士生蒋利玮在其一篇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提到:“马歇尔市,是专利律师的圣地,他们到了马歇尔,就好比软件工程师到了硅谷。”

  2015年上半年,全美专利一审案件收案3122件。其中,德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专利诉讼案件1387件,达到全美一审专利案件44.4%,是排名第二的特拉华州联邦地区法院(254件,占比8.13%)的5.46倍。而其中,德州东区的专利案件大部分又集中于马歇尔分院。

  在美国,专利诉讼耗资巨大,每个案件的花费都要在600万至1200万美元以上,而马歇尔分院平均每天都要消耗200万美元的诉讼费用。

  根据普华永道的数据,1995年到2014年,德州东区法院原告胜率达到55%,排名第1,而美国的平均胜率只有33%。除此之外,德州东区法院专利侵权平均赔偿额度是894.9万美金,远超美国平均赔偿额度。值得一提的是,该法院还诞生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专利侵权赔偿金额。2009年,德州东区法院曾就雅培侵权强生判决16.7亿美元的赔偿额。

  马歇尔的原告拥有比其他联邦地区更高的胜诉率以及赔偿金额。蒋利玮在其文中指出,“究其原因在于,当地经济发展长期受益于大量的专利诉讼,已经不是司法为经济保驾护航,而是司法拉动经济发展。”

  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当地制定了更有利于专利流氓的诉讼规则,而陪审团、法官倾向于专利权人。这种规则下,大量专利公司涌入该地区带动经济发展,而被告公司也想尽一切办法“讨好”陪审团。蒋利伟举例表示,三星公司是当地各种庆祝节日的主要赞助商,并且在马歇尔分院对面建起整个德州东区唯一的溜冰场。美国专利漏洞被业内诟病已久,但这种专利机制与经济发展形成强耦合,很难改变。

本网站文章由网络收集,旨在与您分享知识产权知识,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信息,谢谢您的支持!